在全球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消耗国——中国——呈现城市农耕新模型
孙桥现代农业实践区
上海的常住人口已近2400万。过去二十年,全中国因城市化进程而消失的耕地超过12.3万平方公里。据中国环境保护部估计,现存仅余的可耕土地有六分之一的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受土壤污染问题困扰。
作为亚洲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上海积极推动创新的食物供应方案。在西方国家,大型的商业化农场一般远离城市,但上海的城郊地区却遍布较小型的农地。历年来,这种渐进的布置方式让发展中的都市能够悉心管理农业资源,同时保持较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不过,像中国其它城市一样,上海正以急速的步伐增长,其建立已久的农业系统已岌岌可危,大量农田也逐渐在城市中消失。孙桥现代农业实践区的诞生可望改变旧有作业范式,实践新型的城市农耕策略。
孙桥位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市中心之间,区内的农场以垂直方式发展,就好像跟上海的摩天大楼一样。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在孙桥运营至今已有二十年,但随着上海政府锐意将该区拓展为城市的粮食集散地,目前的新规划方案着重整合一系列垂直农耕系统,并强调同步进行研究和公众宣传工作的必要性。预计在2017年动工的孙桥现代农业实践区将城市农耕呈现为一所能发挥创意和教育用途的“生活实验室”(living laboratory),营造全民参与、玩味十足的互动生活体验。
事实上,上海是推行垂直农业的理想地点。首先,与许多国际城市一样,上海市地价高昂,为了节省成本,建筑物往往向上而非水平发展。另外,上海人的饮食习惯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典型的上海菜每餐约有56%的食材都是绿叶蔬菜,包括菠菜、羽衣甘蓝、白菜和西洋菜等,因此发展垂直农业的条件非常成熟。这些绿叶蔬菜在简单基本的环境下即可生长,无须过多打理,是适合水耕系统和鱼菜共生系统栽种的理想品种。而且它们生长迅速、体量轻盈,是经济高效的选择。
毋庸置疑,项目的其中一个目标是带领上海成为城市食物生产业的龙头,然而孙桥现代农业实践区的作用却并非纯粹为了建造垂直的食品工厂。通过提供融合室内外农耕体验的公共空间,孙桥都市农业园区致力呈现一种新颖的都市生活方式,让粮食生产变成城市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园区的诞生不但回应了上海对本地食材的庞大需求,也肩负了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令城市的孩子认识粮食的来源。当全球的城市都在扩张规模,“城市”和“农村”能否一如既往以绝对的二分法来区分?这将是值得我们持续思考的问题。
想了解更多项目细节,请联系 迈克尔・格罗福.